◎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舜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出于既不破坏法律,也能顾全亲情这一考虑。
这些人都很高兴,但是,那些别的士人却讥笑他。[25]《孟子·梁惠王上》七章。
但是,虽有差别,却又是同一个仁的不同应用。这一点很容易引起争议,以为孟子不能自圆其说或持自相矛盾之说。对于自然资源,孟子是主张尽力保护的。这实际上是在新的条件下重复几千年前已被证明是错误的鲧的治水方法。这与杀而灭之的办法是决然不同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呢?答案就是寡欲,即限制人类的欲望。因为它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思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确实是理性的,但它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根源只能是自然界的生命创造及其目的。
[16] 前面讲思,这里讲养。天所与之性虽在心中,但这只是一个根苗、萌芽,它只表明自我实现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因此,人要爱护它、保护它、扩充它、实现它。只有说明这一点,才能全面理解孟子的天人之学。
[6] 利就是顺应自然的局势。这个标准不是由哪一个人制定的,而是来自天即自然界。
当命转化为性之后,便是在我者,变成人自身的最宝贵的东西,是我能够决定的。按照孟子的说法,无论禅让还是传子,都是以被传者是否为贤为前提的。以上的讨论都在说明,人与自然界有生命的内在联系,天即自然界是人的生命之源、价值之源。知命不是为了改变命运以得到某种现实的好处,而是为了尽到人生的义务,实现人生的目的,一句话,为了得到人生的自由(非现代人所说的自由)。
天之高也云云,这个天无疑是自然界,确切地说,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民的作用在于选贤,而不在于能否决定何者为贤、何者不肖。至于宇宙论,可说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形态(宇宙二字即出于《庄子》等文献)。但这决不是否定人的创造性。
人人都有尊贵之处,只是思与不思罢了,不思则不知有何可贵。这里同样面临着一个难题,即价值意义上的天有没有主体性?通俗地说,有没有独立性、自主性、唯一性、至上性?当我们这样提出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是按照西方哲学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了,即要么人为主体,要么天为主体,二者必居其一。
一般地讲,思有能思和所思,即思者和被思者,并由此分出主体与客体、人与对象的关系。思作为理性形式,是以性为内容的,性就是天所与人的道德价值,它不是形式理念,而是道德情感的扩充,因此说,尽心便能知性,知性便能知天。
[12]《孟子·告子上》七章。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30] 康德:《判断力批判》下,第119页。天道与人道的问题就更是一个价值论的问题。……[3] 这里所说的天作云、下雨,显然是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的物理现象,不是说,有一个人或神在那里作,如同民间神话中的雷公,击鼓而兴云下雨。这里虽然也是天人关系问题,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天人之学。
五、天人合一 前面所谈,都是天人合一的问题,只是侧重在天的方面。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
但是,就其重要性而言,孟子显然将道德性置于生物性之上,而且强调人的自主性。事物之性,也就是所以然之故。
这里也谈到天下之民的决定作用,即传与何人,是由人民的意愿和行动决定的。[12] 丰年多懒惰之人,荒年多强暴之人,这不是由于天生的资质有不同,而是由于环境使这些人变坏了。
其最后目的或终极目的既不是超自然的创世主,也不是人的理性的需要和假设,而只能是自然界本身。这一点,康德本人也是承认的。这是对于命对人的强大作用及其严重性的一种最明确的表述。义命合一之命,就是《中庸》所说天命之谓性之命,也就是郭店楚简《性自命出》所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之命。
不谓命是说,不从命上说,只从性上说,性就是命。诚本来是指人的诚实之心,是人的重要的道德品质,但是,孟子所考虑的是,人的诚实之心究竟从何而来?其回答是,来自自然界的生命目的。
这里的主体是人而不是上帝。所谓上下与天地同流,正说明人心与自然界的生命流行同运同行、完全合一,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而不是在别的什么地方寻找生命的自由。
来自自然,又回到自然,这就是人生的全部秘密。还有一种智,那就是顺应自然、尊重事物之性的智,可称之为大智。
人的价值是天给予的,这里的天决不是一个虚设,也不是宗教哲学所说的上帝,就是说,人的价值不是天然而来,也不是上帝给予的。[16]《孟子·告子上》十四章。这里的意思是,做我所应做之事,不必考虑现实结果,也就是只求目的,不求结果。其所以不同,就在于天有不同层面的意义。
在孟子看来,天虽不是上帝,却是最高存在,没有任何东西居于自然之上,也没有任何东西居于自然之外。即使是面貌丑陋之人,如果斋戒而洗得干干净净,则可以祭祀上帝。
目的和价值意义上的天,既不是上帝,也不是超自然的精神实体,而是作为生命整体的自然界的一个层面。实体是单一的、不可分的、不可入的、静止的、不变的、始终如一的。
他更不承认人类的道德目的与自然界有任何关系,只能在自然界之外寻找答案。因为所求和所得不是同一层次的问题,所求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问题,所得则是客观必然性的问题。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11:58天狐定制
2025-04-05 11:51天狐定制
2025-04-05 11:48天狐定制
2025-04-05 11:43天狐定制
2025-04-05 11:38天狐定制
2025-04-05 11:38天狐定制
2025-04-05 11:10天狐定制
2025-04-05 10:43天狐定制
2025-04-05 10:22天狐定制
2025-04-05 10:01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